保養品的酸鹼值 怎會與皮膚有關!

市場上較早聚焦消費者對「弱酸性」產生判別差異的品牌,應是以pH5.5非皂鹼清潔品起源的施巴吧。
 
原本弱酸性配方,只是品牌的特色,但當訴求近似皮膚酸鹼值配方的品牌愈來愈多之後,品牌藉助廣告發聲,再經由媒體網路擴散之後,「弱酸性」儼然變成王道,鹼性成了人人喊打的劣質品。
 
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?我們的皮膚真的喜歡弱酸性配方嗎?弱酸性真的那麼重要嗎?這一次,得說清楚講明白。
 
皮膚的酸鹼值是變動的
皮膚的酸鹼值測定,是先在皮膚上塗上薄薄的一層蒸餾水,然後以酸鹼試紙或者酸鹼測試儀(pH meter)直接貼在皮膚表面測試而得。
 
換言之,所測得的酸鹼值是自皮膚排出的汗液與皮脂膜混合的暫時狀態。所以,即便是同一個人,在同一天不同時間測相同皮膚位置,其酸鹼值也是變動的。
 
以這樣的方式,平均測得的結果,約在pH4.5~6.5之間。乾性肌膚,測得的數據偏低pH4.5;油性肌膚則高pH6.5。
 
如果這算是皮膚的酸鹼值,那頂多只能代表「最外層角質層的酸鹼度」,這樣的pH值並非角質細胞的生理特性。單獨從pH值來看皮膚組織的話,最裏層的真皮層pH7.4,再上來一點的表皮活細胞層pH7.2,再往上防禦底牆的顆粒層為pH6.8,最外防禦牆的角質層pH4.5~6.5。
 
弱酸性更有益皮膚健康?
對敏弱與乾燥皮膚來說,由皮脂與汗液所組成的皮脂酸膜,就是最好的天然防護衣。這層防護衣是為了阻擋外來異物用的,特別是細菌、黴菌等的入侵。
 
當這層皮脂酸膜「被洗去」,就有如被脫去防護衣一般,對乾性與嬌弱肌膚就有屋瓦漏水的困擾。
 
而傳統的清潔類產品,清潔力強的,多屬於鹼性配方。在臨床蒐證上,往往就出現鹼性清潔產品是破壞皮脂酸膜的罪魁禍首的結論。因而大家視「避鹼」為護膚的第一守則。
 
但事實上,這是過度清潔惹的禍。也就是說,中性或偏弱酸性的清潔品,只要具有優異的洗淨力,一樣可以讓皮脂酸膜大量流失,脫去防護衣而造成肌膚困擾。
 
實驗數據告訴我們,以pH10的香皂來清潔皮膚,沖洗乾淨後皮膚的酸鹼值為pH8,30分鐘後為pH7,一個小時後為pH6.3。換言之,一小時就完全恢復常態。
 
市場經驗也證明,諸多異位性肌膚專用、嬰幼兒肌膚專用的清潔品,是鹼性高達pH10,清潔力卻是偏低的肥皂。這也說明了鹼性不是問題的根源,去脂力才是真正造成皮脂酸膜流失的關鍵。
 
選保養品,酸鹼值多少最好?
簡單的說,保養品的pH值,只要在國家標準範圍內即可使用,不需迷戀弱酸性。譬如,果酸類產品偏酸,國家標準規範在pH3.5以上。
 
對皮膚來說,角質層之下的世界,皮膚正常組織的環境是嗜中性的。表皮層與真皮層的細胞外液,都是pH7.0~7.4。所以,酸對皮膚內部環境來說,並沒有較為友善的優勢。
 
品牌可以主張,用鹼性洗面乳後,可用酸性化妝水來幫忙中和。但不能主張:這時候沒有用酸性化妝水,皮膚會比較不健康(這是無學理根據的)。
 
另外要思考:每一種護膚成分都有其最適合最安定的酸鹼配方條件,為了討好消費者而魯莽調整為弱酸性,往往犧牲成分的活性價值。譬如,最普遍採用的美白成分維他命C醣苷,最安定的酸鹼值為pH6.5~7.0,刻意調成pH5.0或5.5,反而活性降解快、效果差。
 
如何保護皮膚的防禦力?
美麗肌膚的磐石,是擁有傷害不入侵的防禦力。而首要任務是「清潔不過度去脂」,次要補強才是「加持保濕滋潤成分」。
 
因此,選擇弱酸性的清潔品或避開鹼性清潔品,是無濟於事的。懂得拿捏每次卸妝、洗臉的分寸,不讓肌膚清潔後緊繃乾燥才是重點。
 
而當皮膚的防禦力能正常發揮作用時,就能夠實現保養品是為美麗加分的願望了。保養的最忌諱是拚了命過度的清潔卸妝,然後再大費周章的塗上一層又一層的人造皮脂膜,例如保濕滋養乳霜。
 
讓保養絕對加分的做法,就是不要每次都洗太久、過度洗掉皮脂酸膜。如此而已,與產品是不是弱酸性是無關的。
 
source: 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67678
 
#護膚 #洗面 #酸鹼值 #PH值

Leave a comment

Please note, comments must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